- · 理论与现代化版面费是多[08/04]
- · 《理论与现代化》投稿方[08/04]
- · 《理论与现代化》期刊栏[08/04]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人民基于文明自觉的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
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坚定道路方向,披荆斩棘、开拓进取,立足中国现实开创出来的独特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指引中国社会稳步健康持续发展,其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都十分巨大。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阐释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道路的时代定位,有助于领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何以作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有助于中国人民对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当代传承和发扬。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有辩证看待资本文明的理论高度和世界眼光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根本上秉承马克思主义指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及共产主义理想。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道路。西方道路借助资本原则、理性形而上学、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及治理体系不断得到拱卫。对比之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一种新型的文明类型。这种文明类型既和以往的思想传统,比如空想社会主义传统以及旧唯物主义传统有重要关联,但绝不等同,更不是它们的翻版。依据在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秉承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下的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种科学性取决于对现实性的经验性分析及其实践超越。马克思所强调的社会主义,既不是平均主义,也不是粗陋的共产主义,更不是抽象的浪漫主义和乌托邦。马克思看到资本主义的根本性困境,是无法借助自身得到克服,并指出了它被取代的必然逻辑。马克思主义并不是抽象的思想主张,其深刻和伟大之处,在于能够通过思想,真正切中现实。马克思指出资本文明对现代西方社会的重要贡献。马克思既看到了其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其世界史意义。不仅如此,马克思主义还具有超越性。马克思诊断出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的根本危机,并同样以历史辩证看待资本文明的文明史价值。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丰硕文明成果,部分要归功于对资本文明的批判性建设,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中国,诸多改革成果也见证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思想高度及其实践成效。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融合了中国民本传统及当代国情现实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尊重并重视中国自身历史文化传统,尤其是积极吸取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立君为民”“以民为本”“民惟邦本”等民本传统,并传承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传统,继承并创新着“家国一体”的爱国主义传统。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继承中国文化血脉的新道路,是融合传统和当代中国人生命情感和精神追求的现代化新道路。这种道路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的当代生活方式及生命信念方面,都凸显出中国独特的国情现实和历史文化传统。这些方式在很多维度上区别于西方精神形态及其制度建构。比如中国当代生态文明理念,体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全新塑造。新时代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智慧,而且成就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建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实现经济繁荣、文化繁荣和社会发展于一体的新道路。不仅如此,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还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比如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等传统。正是在对传统的继承发扬中,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更加坚定中国人民的理想信念,全面推进美好生活新进程。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坚持人类社会进步观和社会更替规律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立足现代文明新高度,坚持人类进步观,反对历史复古论,并通过对人类文明史的批判性考察,指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实践基础及其更替规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继承马克思主义的五大社会形态更替规律,同时也赋予这个规律以中国独特现实基础。五大社会形态更替规律不是主观意志的表达,也不是抽象原则的设定,而是伴随社会生产方式的不断革新的必然结果。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基于历史发展的实践选择,是中国人民对历史更替规律的方向把握。它内含中国人民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坚定信念,表达着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立场。并且,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立足中国当代国情,不断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推进社会改革开放进程,夯实社会文明发展进程,筑牢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我们国家的发展是从自己国家的实际出发,走出一条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现代化的中国式的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发展在根本上坚持了人类社会进步观,并融合社会一般规律和中国特殊国情现实,创造性地开创适合中国发展的新道路。
文章来源:《理论与现代化》 网址: http://www.llyxdh.cn/zonghexinwen/2022/0508/838.html
理论与现代化投稿 | 理论与现代化编辑部| 理论与现代化版面费 | 理论与现代化论文发表 | 理论与现代化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理论与现代化》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